图为:在莫斯科斯巴达克体育场,现场海信大屏显示比赛盛况。 (新华社发)
英国《卫报》说,来俄罗斯看世界杯的球迷能吃湖北小龙虾、喝蒙牛饮品、看海信电视、用VIVO手机,还能骑上中国电动滑板车。
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这都不妨碍大家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正如一天前一位韩国同行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所说的:“这里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元素,我看到过一些关于中国的世界杯气氛的报道,很难想象,如果中国队来了俄罗斯这里会变成什么样。”
体育营销瞄准世界品牌
俄罗斯世界杯的中国味道浓,和随处可见的中国品牌有着莫大的关系。万达、海信、VIVO、蒙牛四家品牌占据国际足联(FIFA)赞助体育中的顶级(全球合作伙伴)和二级(官方赞助商)的三分之一,第三级亚洲区4家赞助商中国占了三家。而在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的赞助商中,中国企业仅有一家。
选择体育营销、绑定世界顶级赛事、建立全球化品牌建设的战略,换来了7家中国企业赞助世界顶级赛事的新纪录。中国品牌云集世界杯其实并非偶然,40年的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营销理念的更新换代——中国企业要享誉世界必须向“中国创造”“世界品牌”转变。
以FIFA世界杯近百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电视品牌赞助商海信为例,自2016年成为欧洲杯56年史上第一个中国全球顶级赞助商后,两年来全球知名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随着海信品牌在世界杯赛场频频亮相及相关营销活动的落地,更提高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效应收获是一组喜人的数据——在国内,海信电视市场零售额和零售量占有率稳居市场第一,并且在第26周(6月25日-7月1日)再创零售额增长19.9%的新高。在国外,海信电视的销量同样增长明显,其在意大利市场同比增长近130%,在捷克同比增长66%,尤其是在法国、加拿大的市场销量,同比增幅都超过了500%以上。而随之而来的品牌溢价和长远影响,将继续加快海信的国际化征程。
满大街都能听到中国话
每一次现场采访比赛前,记者都习惯围着体育场走一圈,看看各国球迷的风采,而这一回记者心里暗自说,怎么到处都是中国球迷?记者现场采访的本届世界杯比赛中,除了参赛两队和俄罗斯观众外,数量排在第四位的几乎是中国球迷。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猜,中国来俄罗斯方便,通过自由行看球的人越来越多,旅行团数量本来就不少,另外还有那么多赞助商的球票需要消化,能来的都来了,所以满大街都是说中文的同胞也不奇怪。
记者在莫斯科多次造访的球迷之家,帮助自由行球迷解决住宿提供攻略,这里每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中国球迷。大家通过微信群线上联系,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有线下活动,除了一起追比赛和球队外,还有俄罗斯踢球群、购物小组群、球票交换群、包车看球群等等,在偌大的俄罗斯,逛个街吃个饭再偶遇几个中国明星是常有的事,而这些明星在世界杯期间最忙的事,就是和中国球迷合影。
球迷倍感亲切和温暖
初来俄罗斯的中国球迷大多在朋友圈发过一张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文指示牌的照片;在球迷专列上,无线网络连上后的弹出页面,也有俄语、英语和中文三种选择;而在世界杯赛场、球迷公园或者新闻中心,总不难发现中文志愿者,有的是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有的则专程从中国过来,这种贴心周到的分众服务让中国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近一个月的采访下来,和记者打过交道的俄罗斯人都非常友好,至于安全方面记者也充分感受到了警方和安保部门的诚意,他们总是非常有礼貌地为中国球迷解决各种问题。比如有同胞在圣彼得堡丢失了钱包,报案后几个小时就抓到了小偷,财物得以顺利归还。
有一对中国母子来看球,母亲学过俄语,没想到一次在大学地铁站问路时结识了一位穿着俄国空军军装的老人,对方看到中国国旗后,竟脱下军装要求交换,他说自己会珍惜这面旗帜,也希望这对母子好好保存这套军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忻 喀山7月5日电)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NBA直播吧_欧洲杯2024直播体育赛事直播网_360直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rarrf.com/post/2842.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